VIP标识升级VIP | | 手机B2B WAP手机版 | 无图版 | RSS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其它资讯 » 正文

支付宝备用金存管比例提至100%,第三方支付告别“躺着赚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2   来源:www.inuol.com   作者:壹诺信用 查看手机版   浏览次数:416
央行宣布,从2019年1月14日开始,移动支付从之前交20%的备付金提高到100%。而之前的备付金比例为20%,也就是说用户存钱到微信、支付宝平台的资金剩余的80%是留在平台上的,平台可以拿这些钱进行投资,获得

央行宣布,从2019年1月14日开始,移动支付从之前交20%的备付金提高到100%。而之前的备付金比例为20%,也就是说用户存钱到微信、支付宝平台的资金剩余的80%是留在平台上的,平台可以拿这些钱进行投资,获得收益。此次央行出台新规,用户存进平台的钱必须全部交给央行保管。这意味着,微信、支付宝等吃备付金利息的日子即将结束。

什么是备付金

根据央行的定义,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

举个例子,消费者在网购时,为购买某样商品而支付货款后,这笔货款并没有直接打在商家的账户,而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代为保存,只有等到消费者点击确认收货后,这笔钱才会从第三方支付机构拨给商家。在这个过程中,这笔货款就是“备付金”。

“备付金”如何盈利

备付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支付机构交存的客户备付金存款为1.24万亿元。反推回去,按照银行基本利率,1.24万亿的资金规模,一年的利息沉淀就可以达到上百亿的规模。长期以来,备付金都是为支付机构带来巨额收入的“大蛋糕”。

根据数据显示,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与财付通旗下微信支付分别以53.76%和38.95%的市场份额占据支付市场绝对份额。

两家最大的支付机构相继交上完成备付金集中存管的答卷,无疑成为支付行业进入存管时代的一个标志。

央行为何要监管这部分资金

1.“备付金”的属性问题。原则上来说,这笔钱属于客户,第三方支付只起到支付的功能,没有代管和处置的权利,因此不能让第三方支付管理,只能收缴央行统一管理。

2.担心风险。从所有权上看,备付金属于客户;从控制权和利息受益权上看,备付金则归属于支付机构。这一两权分离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也就是存在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甚至存在卷款跑路的可能性。

3.支付机构不受监管的跨行资金清算,也存在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的风险。同时支付机构通过备付金赚取利息收入,也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中小支付机构面临生存考验

央行的这一举措,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些巨头来说影响相对较小。这些大支付机构本金相对充足,盈利模式多样,且服务具有竞争力,所以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强。

最受影响的无疑是中小型支付机构,没有了备付金理财的收入,损失了绝大部分利润,亏损、转型都有可能。

随着支付机构“躺着赚钱”模式不可持续,以及支付行业严监管的常态化,行业洗牌也在加速,一些支付机构相继退出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央行已经注销逾30张支付牌照。中小型支付机构未来出路又在何方?

有业内人士认为支付行业本质上也是互联网行业,同样存在赢者通吃的效应,头部机构利用自身强大的应用场景和流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C端用户,在移动支付领域所占份额超过93%,其他机构已经很难在这方面与其竞争。但相比C端市场,B端市场则机会较多,部分存在先发优势的支付机构从细分行业入手,做大、做深,还存在一定的机会。

随着备付金集中存管、“断直连”等政策的推进,支付行业必然会有一段阵痛期,但这也推动行业向更为纵深的服务方向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切它网B2B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 联系 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更新
精华推荐
点击排行
公司新闻
 
 
内容声明:切它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内容由店铺经营者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点此联系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隐私保护 | 付款方式 | 商人社区 | B2B大全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昌龙网络科技(工商执照:91110108563650744D)网站联系邮箱:
©2006-2017  QieTa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qieta.com.cn.
京ICP备06040658号-15 ,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